2008/07/18 下午 09:31
我与爸爸曾经对一块红色的片石进行过"分析"。 爸爸说可能是"油页岩",还说可能可以"炼油",我将信将疑,力求证明,只好找了一碗水。把这块易碎的石头敲了一块泡起来,油比水轻,应该可以飘浮起来,这是我的解决方法。 几天后,这碗水呈铁锈色,飘在上面的"渣滓"应该不是油,爸爸也无法解释,我们就把石头弃置在阳台上了。 入选首届中美太空少年计划后,要求带一块家乡的石头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分析,我立马想起了被我遗弃的那块红石头。 美方实验室的报告让我大吃一惊,不是什么油页岩!石头含有80%的氧化铁,还有11%硫,5%的碳及蛋白石,原来是铁矿石,怪不得泡在水里有"铁锈色"。 这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惯例,他们侧重点是航空航天,经常要对散落的陨石和�集到的火星物质进行分析,为了唤起大家对航天事业和地质的热爱,鼓励全世界的学生们把自己好奇的石头寄过去,专门有个科普推广部,免费测量,而且寄回很正规的报告,告诉你石头是什么样的成份…… 我又查了资料,含铁量在20~30%以上就有开�价值,这可是含铁高达80%呀,原来我身边有个富铁矿,太令人振奋了。 爸爸也很激动,他激动之余又发牢骚说,其实我们宜宾能够做岩石成份分析的单位很多,这不算什么高科技,但是,没有一个单位愿意做这样的科学普及工作。 是的,我认为一些单位的设备,如果时间久了,精度差一点了,可以给学校吧,让我们学生测量一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我们捡到的石头,这样,虽然不一定能发现惊天动地的矿产资源,但大家对地理、化学有了更大的兴趣。与课本的知识相结合,唤起全国的科普意识,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呀。 附美方实验报告单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