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2 下午 01:41
受催科山先生评论的影响,咱们再聊聊这两种竞赛对将来的影响。 其实,两个竞赛对将来都是正面的影响,只是应该有些差别。 寒窗苦读,凭着对物理的喜好,搞清楚原理,做一道道怪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坐了这么久,耐性提高了,既会分析解决问题,又耐得住寂寞,这样的人应该前途光明。 但是,这样的人学习是单打一的,没有要求讲究团队精神,注意,我没有说邓卓没有团队精神,只是奥赛不对己经有了的团队精神进行考评。 写在这里突 然走了神,想起了心仪已久的武林高手们,练啊练,从第二层境界到第八层境界,好苦,最恨那些坏人,象左冷禅那样,用钱请一大群高手,崧山派一下子就强大 了,而君子岳不群,不讲团队精神,只是提高自己的水平,甚至,唉,不提了,不群这名字就是不要群众,不讲团队精神。 老美的竞 赛,不,不是竞赛,应该是活动,特讲究团队精神,真像左掌门,首先总决赛时要五个一组,大家商量,天南地北的孩子坐在了一起,然后孩子们面试,这比冰冰冷 冷的答题阅卷有人情味,校长、顶级教授与你摆“龙门阵”,好爽,你已经部分融入和接受“美国文化”了,开放、坦诚,然后做模型,大家的思想要交流、折中, 要五人一组上台讲解,必须协作,不是说这些孩子有团队精神,而是要求你这样做。 在美国,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个美国孩子,这可是“国际活作”了,交流协作扩大了,在车上,教授是“司机”,教授、中方组委会、孩子们又是一个“团队”,这可是好几天都在一起哟,不重要吗?你敢说我们的中学生平均与校长单独接触有十分钟?! 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了美国,应该是“国际学生”了,也许这种活动模式,也让孩子心态开放,有了“国际心态”。 这种开放的心态好。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