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1 下午 12:15
重新练习打字 从去年六月二十四日迁来大碑巷以来,今天是第一次在电脑上打字,其速度大减,许多字都打不出来了。为此,我昨天回船厂去,把我自编的‘常用汉字王码五笔字码’拿来,才开始了今天的练习。二零零八年四月十日于大碑巷17号3幢二单元五楼13号 少年小名人-贾庆祥 贾庆祥现在是宜宾一中高二的学生,因参加中美太空少年计划选拔赛成绩优异获得了免费去美国亚利桑纳洲立大学参观学习的机会,一时间便成了宜宾的名人。《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宜宾晚报》先后就此事作了报道,宜宾电视台还几次作了专题报道。贾庆祥能从一万多名中学生中胜利出绝非偶然,这与他自幼爱动脑筋,勤于思维,广读群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他父母一贯不间断学习的熏陶密切相关。他的父母还有一点与许多做家长不同,他们不把分数看得过重,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面是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从课外获取知识。在从多的报道中,我认为2007年11月28日《宜宾晚报》对贾庆祥获得赴美名次报道比较全面,现把该报道全文抄录如下: 第一版右边4 分之3 通栏黑字休大标题“宜宾学生寒假赴美操控火星探测器”下,在版面的中央刊登了贾庆祥在北京参加复赛的照片,在照片的右下角标有07版字样。 第7 版的通栏标题是:宜宾少年郎 将赴美操控火星探测器 晚报记者 郑静 引 言 11月18日,通过层层筛选,紧张角逐,宜宾一中高二学生,年仅十七岁贾庆祥从全国6万多名参赛学生中脱颖面出,幸运进入“中美太空少年计划”前十五名,获得了寒假赴美学习考察10天的难得机会。 听闻“太空少年”贾庆祥载誉从北京返回,11月25日,记者专程直到他的家中进行了采访。 一鸣惊人赢得考官鼓掌喝采 直进贾庆祥的家,立即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愉快的气氛。贾庆祥的父亲宜宾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贾玉铭,谈起儿子的成才之路,一脸掩饰不住的欣喜之情。 贾玉铭说,“儿子参赛完全是偶然,获奖是缘于长期以来对太空知识的兴趣爱好和对百科综合积累。”今年10月底,喜欢在网上看新闻的贾玉铭无意中看到了‘首届中国太空少年赴美冬令营’的活动通知,这个以“倡导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少年参与和创造能力”为主题,由团中央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互连网中心和美国亚利桑纳洲立大学( )共同主办的中美“太空少年”交流活动,将从中国参赛学生中挑选出15名优秀者在明年1 月26日 -2月5日期间到美国考察学习10天,并获得操控火星探测器的实际操作机会。经过严格考核之后,成绩优异的4名学生将进入美国深造并获得大学4年的全额奖学金。 贾家父子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距离初赛报名的截止时间只有三天了。贾庆祥报了名后,就一头钻进电脑,全身心扑在了参赛试题上。尽管是网上答题,但是比赛的要求却很高,不仅要求参赛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具备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对太空探索知识有一定基础等等。恁着认真钻研的精神,贾庆祥顺利通过初赛,成为100名进入复赛的学生之一。复赛的试题难度更大,初赛时的选择题全部换成了了问答题,比如,“固体火箭发动机是由什么构成的?”、“月球上有多少陨石?”博览群书的贾庆祥又轻松通过复赛,成为去北京参加决赛的50名幸运者之一。11月16日,贾庆祥在父亲的陪伴下赴京参赛。必答、抢答、小组赛、英文讲演……贾庆祥一路轻松过来。特别是大面试一关,当考官提出:“当你30岁的时候,如果给你改变世界的机会,你打算做什么?”当多数学生回答“开跨国公司”、“当国际总裁”等时,贾庆祥却脱口答出:“我希望全世界的电脑都能互相兼容,能运行在比较低的硬件配置上!”考官们纷纷为他鼓掌喝采。 两天的总决赛,贾庆祥凭着自己聪慧的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新颖的见解,以及流利的英语表达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18日,主办者当场宣读了15名优胜者的名单。当“贾庆祥”三个字被主挂人用英语和汉语重复念出时,台上的贾庆祥开心地笑了,而台下的贾玉铭埸是激动得泪花闪闪。 雏鹰展翅 父母鼓励挑战自我 谈起当时的感受,贾庆祥表现出一副久经沙场的稳重和老练。“我能成为15名赴美考察学习的学生非常荣幸,对我而言,在开心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感慨,因为我又一次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说起小时候的贾庆祥,贾玉铭忍不住哈哈笑起来,“这个孩子从小就懂得节约,电池,塑料瓶等都舍不得丢,用来制作火车模型,那时我们还笑,现在才知道,孩子从小就爱上了这份事业!” 贾庆祥从小就喜欢火车,家里摆放着在在小小各式各样的火车模型,书柜里也堆满了火车书籍。他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在假期里自己编一本书,多数学生都 是从报纸杂志上剪辑的,只有贾庆祥花了整整一个假期的时间,上网查资料,翻阅大量的的书籍,并把日语转换成中文,还用电话联系有的书籍作者,征询自己可否借用其中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庆祥终于编辑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日本机车历史》。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还有前言和编者按。 初一的时候,贾庆祥就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西部铁路”网站,上面有对中国所有型号的火车的介绍,火车的技术参数,以及各种火车的照片,并拥有了很多相同爱好的车迷朋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老话是贾玉铭的教子之道。贾玉铭认为,读书是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出行,却能增加孩子的阅历,锻炼孩子的胆识,激发孩子对世界、对生活的爱好孩子小的时候,贾玉铭经常以“考得好就带你出去旅游”来鼓励儿子,后来,他把这句话改成了“考得不好更要带你出去旅游!”在贾庆祥小学四年级之前,贾玉铭和妻子就带着儿子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四年级之后,他们不再陪同儿子一起出游,而是鼓励贾庆祥自己出去看这个世界。14岁那年,贾庆祥跟随别人的的卡车进入西藏,当他站在海拔6158米的雀儿山上时,贾庆祥觉得自己又一次战胜了自我,从那时起,他相信,只要有恒心,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15岁的时候,贾庆祥参加 夏令营前往英国,没有父母的陪伴,他怀揣在本英语词典和一张英国伦敦地图,独自将伦敦走了一遍! “我他没有买房,没有买车,我和他爸爸的工资几乎都 花在儿子的身上。只要是儿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我他都尽量支持他,满足他,尽可能为他提供条件!”贾庆祥的母亲在一旁温和地笑着,在母亲眼里,儿子是她的骄傲。、 心得休会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贾庆祥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电脑,家里的电脑已经换了六台了,现在用的还是自己最近配置组装的。“电脑里的东西太多了,学也学不完。”谈话间,他从书柜里随便抽出两本书,都是介绍当今最先进的电脑软件方面的知识。他说:“我的灵感,一部分来源于我的幻想,另一部分来源于书本之中。看书,也是我的爱好之一。” 去年11月,贾庆祥在北京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举办的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他以自己设计的《镜面与绿荫—太阳能板覆盖新疆戈壁滩》获得大赛二等奖。赛后,贾庆祥像英国之行一样,又写了5万多字心得体会。在体会中,他描写了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更多的却是由此面产生的新的灵感。看着儿子厚厚的一摞心得体会,机房玉铭说,打算把儿子的这份心血出版,也让更多的孩子爱到一点启发! 谈到即将到来的美国之行,贾庆祥说,还要不断学习,全面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起家一步学好英语。“我和很多孩子其实都一样。但我更幸福的是,每一个假期都用在了施行之中,没有补习班、特长班来占据我的时间。”的确,贾庆祥是幸运的。 在本版通栏标题下的正中央刊登了一幅约长160高100毫米的彩色照片,并注有“亚历桑纳州立大学专家和贾庆祥交流”;在左上角引言下方一角,是贾庆祥的首届“未来杯”奖章照片。 贾 庆 祥 其 人 贾庆祥的乳名叫小宝。这个乳名是我喊出名的。 1990年10月5日,我在宜宾船厂供应科上班时接到电话,说林儿分娩了。当时我的工作忙,下班以后,大约在傍晚时分,我进城到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去看望林儿母子。我在路上想,时间过得真快,林儿分娩,意为着我当外公了。虽说我当外公了,可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婴儿是什么样子。我听说,刚生下来的婴儿,全身的皮肤都是红兮兮的,有点像刚生下来小耗儿,看了叫人生畏。 到了二医院妇产科门前,刚当外婆的周立琴和刚当父亲的玉铭早已在那里,见我去了赶快迎上来和我说话。玉铭向值班护士示意要去产房抱孩子让我看,值班护士说不行,医院有规定,婴儿不得出产房。玉铭对护士说,哎呀,这是孩子的外公,就让我抱出来让外公看看嘛。护士听说我是孩子的外公也就同意了。 玉铭把孩子抱出来,我一看,便从嘴里嘣出来一句话:哎呀,是个白娃娃,真是个小宝贝!从此,一说到这个孩子我就叫他小宝贝,后来家里的其他人也这样称呼这个孩子。再到后来,后面的那个贝字慢慢地被省略了。在没有取正式名字之前,这个孩子的唯一称呼就是:小宝。 到了去为小宝上户口的时候,我向林儿建议,把小宝名字取为:贾庆林或贾庆亚,取前个名字的意义在于,这个名字包括了父母的姓;取后一个名字的意义在于,当时北京正在举行亚运会,表示这孩子是在庆祝北京成功举亚运会时出生的。林儿说,这名字还是让小宝的爷爷来取。后来小宝爷爷把贾庆祥三个字定为小宝大名。据说,小宝爷爷为取这个名字,还费了一番功夫呢。 小 宝 和 父 母 暂 住 船 厂 林儿出院了,往哪里去住呢?在月子里,小宝母子俩都需要人照料。当时,玉铭他们住在二医院的一间十来平米的单身宿舍里,只能容纳一张床,顾人来照料,没有最基本的条件。而且,那单身宿舍没有厨房厕所,更没有晾“万国旗”的地方;去小宝奶奶家吗,奶奶还没退休,比较合适的选择是到船厂外公外婆家住,因为外婆早已退休,家里有两间卧室,其中一间是小宝的舅舅一个人住,可以让出来。兵兵很能体谅姐姐的暂时困难,主动提出他在厂里去找单身宿舍住。就这样,小宝和他的父母就暂住船厂了。从此,在船厂宿舍十一幢3单元2楼4号的阳台上,天天都挂满了“万国旗”,产假满后,林儿和玉铭天天来往于宜宾城区和船厂之间;在船厂的家属区多了一位小客人。 爷 爷 奶 奶 每 周 必 来 看 小宝住船厂期间,小宝的爷爷奶奶每逢星期天都要从纸厂来船厂看小宝,同时还要带许多吃的东西来。在这之前,小宝的爷爷奶奶还从未来过我家。当他们第次来时船厂宿舍,车到了家属区并找到了十一幢楼,小宝奶奶对小宝爷爷说:是那一间啦?小宝爷爷寻视一番说,你看,那挂“万国旗”的就是。当然这是小宝爷爷后来聊天时这样介绍的。 他们来船厂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纸机厂王师付开一辆很旧的大面包车接送,一般是上午十点左右王师付把他们送来,午后饭大约在三点又来接他们回纸厂,每周如此,每月如此,很少例外。因为次数太多,王师付虽然从未进过我的家门,我和他都比较熟悉了,很多年以后,我他在路上相见了还打招呼,可见不一般熟。 他们来船厂,我都要准备一番,中午要有较丰富的午餐。他们来我家后,一般由当外婆的周立琴陪他们聊天,逗小宝,间或还到外面去散步,我掌厨。中饭后大家在一趣聊天,气氛不错。 小 宝 看 电 视 林儿和玉铭不禁止婴儿时期的小宝看电视,所以外婆有空抱着小宝看电视。开始他被动看电视,后来小宝能坐得稳了的时候,就慢慢开始了主动看电视。当时电视机安在床,小宝坐床上,如果电视没有打开,最初他用小手指着电视机,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要大人跟他打开电视;过一段时间,他就用手指着电视,嘴里喊:“开!开!”再后来他就直接了当喊“开电视!开电视!” 小宝开始看电视时,当屏幕上出现了动画一类的节目时,他就显得兴奋,这时如果有人把节目调了,他会发“哇,哇”的声音表示不满。我当时对林儿他们允许小宝看电视很满意,常对周立琴说,这电视把小孩教聪明了。我现在觉得,小宝的智力开发从他开始看电视时就开始了。那种认为,小孩看电视会坏眼睛,会接受辐射之类的说法未必正确。 小 宝 是 “标 准 儿 童 ” 在我住的十一幢楼,与小宝年龄相近的,还有位叫陶玉,她是陶副厂长的长女。这两个小孩是当时在这幢楼唯一的两个婴儿,后来慢慢长大,在家属区抱来抱去,大家慢慢都认识他们了,觉得他们非常乖,都喜欢他们。有一天,我的同事、邻居冯家乐喊着我说:林科长,你家的小宝和陶玉,是我们整个家属区的标准儿童。后来我还多次听到他这样评价小宝和陶玉。冯家乐是重庆人,我在船厂的生产科工作时曾经是同事,曾任过船厂的工会副主席;后来他调到广东省斗门市某发电厂工作去了。 我 给 小 宝 买 了 一 个 “大哥大” 不知为什么,我喜欢小的程度大大超过当年喜欢林林兵兵的程度。1992年11月我要去上海参加我国最后一次钢材订货会,我想这一去就得半个多月见不到小宝,会老想他,怎么办?于是,我准备好一张小宝的照片带在旅途中,随时拿出来看看他那乖样儿。 一天,我用开会的空余去逛南京路,又去了人民公园。在人民公园里有许多供游人休息的椅子,我就坐上面,并摸出小宝的照片来看。我一边看一边想,我要离开上海了,总要给小宝带一个小礼物回去吧! 从人民公园出来,我在南京路上转来转去为小宝挑选礼物。由于上海距宜宾很远,而且我们当时的经济也不宽裕,我跟这礼物定了两个标准,一是要体积小,方便携带,也方便小宝玩耍;二是要花钱不多,经济上能够承爱。 选来选去,最后我买了一个“大哥大”(这是当时人们对手机的俗称)。实际上,这个“大哥大”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游戏机,只不过把形壮做成了手机的样子。它能够拨号,并且能发出和手机一样的声音,配上电池以后,能以假乱真。 我回到船厂把这礼物交给小宝,他玩了一会以后就非常喜欢。以后他随时把它带在身边不许别人拿走。在那段时间,外婆经常带着小宝去坐厂里的小车玩耍(如果厂里小车外出有空坐们的话)。有一天,厂里年青的小车驾驶员曾映强开车碰见小宝,小宝也想去坐他的车。他看见小宝手里拿着一个手机,以为真的,就对小宝说,把手机拿给叔叔看一下。小宝不肯。小曾说,你不拿大哥大跟我看,我不让你坐我的车。这事是事后曾映强对我讲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宝是多么地喜欢这个假的“大哥大”。 小 宝 坐 厂 车 游 玩 宜 宾 小宝出生前后,我在厂里的供应科任过科长,管理过厂里大小车辆,与厂里驾驶员相处较好。厂里的大小客车出行,如果有空坐位,周立琴就带着小宝坐车去玩,小宝非常乐意。大约在小宝两岁以后,小宝坐过李春桂驾驶的大小客车,坐过冉隆位驾驶的车,曾映强驾驶的车,但坐得最多的是李春桂的车。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宝坐定去的(宜宾)地方,比我去过的地方还多得多。小宝坐着车进过812厂、化纤 厂(这两个厂我未去过)、天原厂等。小宝后来成为车迷,与此有紧密的关系。 小 宝 从 小 喜 欢 火 车 小宝小时候喜欢坐汽车,后来又慢慢喜欢上火车。我上班去了,周立琴经常抱起小宝到上家属院去玩耍。上家属院离铁路很近,火车一过声音很大。这时小宝就要外婆抱他去看火车。但是,铁路有围墙阻隔,火车过只能听见火车发出的声音和车头冒出的黑烟(那时的火车还是蒸汽机牵引),火车过小宝没看见火车心里很长时间不高兴。在上家属区,唯一能看见火车的地方,只有电影院大门的台阶上,但也只能看见火车的顶部。所以,只要听见火车远远的笛声,外婆就要抱起小宝往电影院跑,有还跑得满头大汗,为的是让小宝看一眼火车。有一次,我扛起马马肩在上家属区耍,忽然听见火车的叫声,我扛起小宝就往电影院跑,那真是跑得气喘吁吁,为的是让小宝高兴一下。小宝小时,内昆铁路还没有修通,火车的通过量比现在要少得多,所以要让小宝看一次火车,还真是不容易。 小 宝 在 金 沙 江 边 踩 水 有一个夏天的晚饭后,玉铭林儿和我们一同带着小宝到厂里去玩。因为厂里绿化得不错,经常都有不少人在晚饭后去那里转悠。后来我们一起到了江边。那是才退水后的江边,非常干净。玉铭和林儿脱了鞋子,同时把小宝的鞋子也脱了,他们三人一起去踩水,捡起小石子向江心甩去。记得那是小宝第一次在江边玩,那真高兴得不一般现在我隐约记得,玉铭还照了几长照片。 小 宝 遇 上 大 洪 水 的 大 雪 天 1991年9月,金沙江发生特大洪水。洪水淹没了宜宾城区的许多街道,就连宜宾至柏溪的公路都不通了,船厂的船体车间、舾装车间、容器车间都被洪水淹了。我们家属区的十二幢楼的一楼也被淹了。一楼的人搬上二楼去,进出十二幢楼的人,只能用木排从十一幢楼斜坡那里漂来漂去,小宝看了这奇怪的现象很高兴,只是他小,不知道人们的心苦的憔虑。从那以后至今,金沙江再也没有发生过那样的洪水了。 一年以后的1992年12月28日早上一起床发现天是特别地亮,朝窗外一看,嗨!到处白雪茫茫,真是川南少见的雪景!与我们的房子只一墙之隔的木工车间的小青瓦屋顶,已分不出脊瓦沟瓦,只见白雪皑皑,足有六七寸厚.这雪一直到1993年的1月2、3号才化掉。这天,外婆特意让小宝睡懒觉,因为天比较冷。小宝起来后,看到这他从未见到的情景却非常高兴,要到钱面去看看。晚上玉铭和林儿回来说,翠屏山上的雪更大,所有的山顶都积满了雪。他们又抱起小宝到院子里到处去欣赏雪景。这次下大雪,是我到宜宾以后的第二次,上一次是1976年,然后是今年,这是我到宜宾后的三次下大雪,两次让小宝磁上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